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
曹禺
曹禺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曲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1926年9月首次使用曹禺笔名发表小说。他的《雷雨》、《日出》是五十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还有《原野》、《蜕变》、《北京人》、《家》、《艳阳天》、《王昭君》等多种剧目。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曹禺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和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个人经历
1910年,曹禺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三天后母亲薛氏因产褥热去世。薛氏孪生妹妹薛咏南嫁给了曹禺的父亲承担起了抚养曹禺的重任。
1913年,3岁即随继母看戏,得以观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戏等中国传统戏剧,这些戏曲为他将来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22年,秋考入南开中学为二年级插班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戏剧活动,且加入南开新剧团 。
1929年,父亲中风逝世。同年九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潜心钻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1933年,夏秋之间作《雷雨》,秋入读清华研究院。开始与郑秀恋爱,秋季应聘赴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1935年3月,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曹禺甚表愤慨,于是创作《日出》。
1936年6 月,与鲁迅、巴金等77人共同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同年秋作《原野》。
1937年5 月,《日出》获《大公报》“文艺奖”
1938年,夏秋之间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易名《黑字八十二》,同年10月上演。
1940年,上半年作《蜕变》、《正在想》,下半年作《北京人》。
1942年,年初辞去国立剧专职务,由江安到重庆。在复旦大学兼课,教授英语和外国戏剧。创作改编出四幕剧《家》和独幕剧《镀金》。
1943年1月,翻译莎士比亚名剧《柔密欧与幽丽叶》。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与老舍一同赴美讲学。
1947年,2月由美国抵达上海。秋,电影剧本《艳阳天》完稿,自任导演,由文华公司拍摄。年底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秘密离沪去香港。
1949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化装成商人,由香港乘船抵烟台解放区。4月,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和平代表团,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国民议会会场举行世界和平大会。同年,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随后,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相继成立,分别当选为常务委员、编辑出版部负责人和委员。
195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宣告成立,任院长一职。
1954年,发表《明朗的天》。
1960年,创作并完成历史剧《卧薪尝胆》完成,后易名为《胆剑篇》。
1978年,五幕历史剧《王昭君》发表。
1996年 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在北京医院辞世。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400-9900-097
京ICP备12005803号-12 91搜墓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C)2015- 2025JiuYiYongSheng Technology All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