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是著名的电影剧作家、电影理论家、电影事业家,又是著名的翻译家、话剧作家、杂文作家、新闻事业家和文化活动家,他是中国革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剧本、电影剧本、杂文、评论和报告文学、著作等
夏衍
夏衍(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瑞轩、瑞先,浙江杭州人。
夏衍是著名的电影剧作家、电影理论家、电影事业家,又是著名的翻译家、话剧作家、杂文作家、新闻事业家和文化活动家,他是中国革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剧本、电影剧本、杂文、评论和报告文学、著作等。如话剧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自由魂》等,电影剧本《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烈火中永生》等,报告文学《包身工》、《血写的故事》等。建国后他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
生平经历
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三十日(农历九月初八),
出生于浙江省仁和县(后属杭县)严家弄27号。
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夏衍父亲沈学诗中风去世。
公元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与母避居德清舅父家,辛亥革命成功后,是严家弄第一个剪辫子的人。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夏衍入德清县立高等小学,两年后高小毕业,考试名列第二,回到杭州,进泰兴梁坊当学徒约8个月。
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九月,夏衍被德清县公费保送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学习。
公元1917年(民国六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受其影响,开始阅读《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新青年》、《解放与改造》等报刊上各种介绍新思潮的文章。
公元1919年(民国八年),五四运动爆发,参加浙江学生运动,被选为学生会联合会代表。6月,在《学生杂志》第6卷第6号发表《木棉漂白之过去及将来》一文。10月,参与创办进步刊物《双十》和《浙江新潮》,并以“宰白”的笔名发表文章与“随感录”,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得到陈独秀的赞赏。
公元1921年(民国十年)二月,考入日本北九州户烟盯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
公元1926年(民国十五年)三月,明治专门学校毕业,获工学士学位。4月,免试入九州帝国大学工学部冶金科。10月初,夏衍赴东京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驻日神田总支部党委、组织部长,在日本各地华侨和留学生中宣传革命,发展党员。
著名作家夏衍 刘文韬 摄
著名作家夏衍 刘文韬 摄
公元1927年(民国十六年)年初奉命回国。5月,受国民党通缉并被开除党籍。6月,经郑汉先、庞大恩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公元1929年(民国十八年)冬,夏衍参与筹备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0月,与郑伯奇等人创办上海艺术剧社。
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三月二日“左联”成立,夏衍与鲁迅、钱杏村被推举为主席团,并当选为执行委员。4月,与蔡淑馨结婚。8月,与田汉等人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公元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夏衍担任明星公司的编剧顾问。7月,成立“剧联”领导的’`影评人小组”。
公元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夏衍与阿英、王尘无、司徒慧敏、石凌鹤成立党的电影小组。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二月,根据田汉的提纲,编写《风云儿女》。试作短篇小说《泡》,第一次用“夏衍”笔名,发表于郑振铎主编的《文学》6卷2号。5月以后创作了多幕剧《赛金花》,独幕剧《都会的一角》等。
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作三幕剧《上海屋檐下》。4月初春,母亲徐绣笙去世,终年80岁,赴杭州奔丧。
公元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夏衍与田汉、洪深合作话剧《再会吧,香港》。4月,赴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负责文化界统战工作。在《新华日报》上撰写政论及杂文,6月,写成四幕剧《水乡吟》。8月,五幕剧《法西斯细菌》完成。
公元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春,夏衍创作四幕话剧《芳草天涯》,9月在重庆上演。
公元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3月,夏衍经香港抵达新加坡,向华侨领袖陈嘉庚传达中共中央军政方针,并应陈嘉庚、胡愈之邀请任《南侨日报》主笔。
公元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夏衍在香港《群众》杂志开设《蜗楼随笔》专栏,在香港参与策动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主任钱昌照起义。
公元1949年,夏任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7月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委员。
公元1950年3月,夏衍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8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兼任院长。
公元1953年夏衍创作五幕六场话剧《考验》。
公元1955年5月,夏衍受潘汉年冤案牵连,在北京被隔离,接受中组部审查。
公元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关押在文化部机关“大庙”内,在群众大会上遭到批斗。12月4日凌晨1时,被红卫兵架走,7日交解放军“监护”。
公元1969年2月,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入空军医院,两次输血,在医院一年有余,继续受审。
公元1976年,粉碎“四人帮”,闭户读书。
公元1977年秋,恢复党组织关系。9月,去上海。
公元1994年,6月,向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7月16日,在《文汇电影时报》上发表回忆文章《<武训传>事件始末》,后《文汇报》、《作家文摘》等转载。10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下午“夏衍电影回顾展”开幕。10月30日,在北京医院度过95华诞。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公元1995年2月6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5岁。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400-9900-097
京ICP备12005803号-12 91搜墓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C)2015- 2025JiuYiYongSheng Technology Allrights